早晨澆花遛狗、工間伸展身體 微運動有最佳時間點
受訪專家: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系教授 陸一帆快節奏生活和忙碌的工作讓人們活動量大為減少,甚至抽不出時間鍛煉。大量科學研究證明,久坐不動、缺乏鍛煉與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發生密切相關。其實,不必特地抽出整塊時間,生活中的點滴運動也能將身體機能調動起來,這就是“微運動”。它提醒我們能多動就多動、能少坐就少坐。缺乏時間運動的讀者朋友可試試下面的微運動“最佳時間點”。
7:00,給花草澆水、遛狗。
8:00,上班用步行、騎自行車替代乘公交或開車。共享單車的普及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但也讓人們少了邁開雙腿的機會。時間允許的話,建議步行上班;距離稍遠,可用騎自行車取代公共交通,既鍛煉了身體,又能綠色出行。
9:00,走樓梯代替電梯。在低樓層工作的人可選擇用爬樓梯而不是乘坐電梯來增加微運動時間。
10:30,去稍遠的飲水機倒水或使用打印機;每隔45分鐘~1小時起身活動,去洗手間或伸展身體;或站起來進行一些閱讀工作。
12:30,午飯后在辦公區附近散散步、遛遛彎再回辦公室。
14:00,午休后,起身活動一下,或整理辦公桌再開始工作。
17:00,下班路上,提早一站下車,步行回家。
18:00,超市購物代替網購。把車停到稍遠的停車場,多走路。
20:00,陪孩子到樓下或戶外玩耍;做做家務、打掃屋子等。
雖然微運動可以增加人們的活動量,但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系教授陸一帆強調,有時間和條件的話,最好進行真正的鍛煉,即30分鐘以上、有一定強度和目的性的活動。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具體選擇合適的方式,如膝關節有損傷者不建議爬樓梯,應搭乘電梯;靜脈曲張者不適合長期站立鍛煉。▲(記者 潘曉彤)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 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