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乾隆私訪談 八字真言
進入村內,見有不少身體硬朗、鶴發童顏的農夫,有的于田野耕耘,有的于山崗采藥,有的在泉旁提水,有的劈柴生火,有的放牧牛羊。乾隆差隨從上前打聽,一個個不是年逾花甲,便是歲過古稀,過百歲者也不罕見。正巧,一位老者興沖沖地路過,乾隆便詢問其長壽秘訣,老人順口答曰:“切記八字:勤勞、新鮮、節食、素餐。”并解釋說,勤勞,即耕作、家務事勤快能干,終生不止;新鮮,即在田野、山林、花園、河邊吸取新鮮空氣;節食,即節制飲食,定時定量;素餐,即多吃五谷雜糧、蔬菜、水果,少吃肉葷。
從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研究老年保健,這位老人的“八字真言”頗有道理。
勤勞
俗話說,“懶惰催人老,勤勞得高壽”。廣西長壽老人冉大姑105歲那年介紹長壽體會時說,“秘方是天天勞動,補藥是陽光雨露”。生命活動是新陳代謝的過程,人體的新陳代謝愈旺盛,人的生命力就愈強,而人體新陳代謝水平的高低與人的勞動、鍛煉密切相關。勤勞者由于體內新陳代謝旺盛,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得到充分調動和發揮,因此肌肉健壯、筋骨健強、腦力發達、耳聰目明,身體自然就好,壽命也必然會長。
節食
《內經》談到上古之人“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的經驗之一,就是飲食有節。
節,就是節度、節制,飲食要有規律,不吃得過量、過飽。過飽會使人血液集中于胃腸,而使身體其他器官相應缺血而影響其功能。營養過多會使人肥胖,而肥胖者患心血管病、糖尿病、膽石癥等疾病的可能性較大。飲食過量、過飽還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等腸胃病。腫瘤專家還發現,飲食過量、過飽可引起結腸癌、食道癌等多種癌癥。明代敖英《東谷贅言》中說:“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數,二者小便數,三者擾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養,五者多患食不消化。”因此,《養生要集》中指出:“食恒不飽滿,令人無病,此是養生之要術也。”
新鮮
一般來說,居住在高山、高原、森林、空氣新鮮的地方的人多高壽。很可能是因為這些地方空氣少污染,對人體危害少,這里的水亦清潔,含有益于人體的微量元素,而且噪聲少,使人精神安定的緣故。老年人如有條件經常到農村、海濱、林區或者山區進行旅游或療養,有益于健康長壽。大自然中的飛瀑流泉、奇峰怪石、綠樹修竹、芳草異卉、蟲吟鳥鳴可使人頓感心曠神怡。良好的心理影響生理,機體的生命節律與自然相和諧,無形中提高了生命的質量、生命的活力。現代科學家發現,山林、海濱、農村的空氣中含有許多氧的負離子,這些負離子是經過紫外線、宇宙線的作用,在植物的呼吸過程中大量產生的,對人體健康極為有益,同時,由于陽光充足,給心臟和中樞神經系統創造了有利的工作條件,益于改善人體各系統的功能,使人精健神旺。
素餐
歷代養生家都認為飽食宜清淡,孫思邈提倡老年人的飲食需“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還強調“善養性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元代名醫朱丹溪也主張少吃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沖和之味”。“淡薄是譜,動作不衰,此身亦安”。目前死亡率最高的心腦血管疾病與血中膽固醇關系極為密切,而血中膽固醇的濃度又與飲食中膽固醇的含量有關。肉、動物脂肪中富含膽固醇,當人們食入的膽固醇超過人體的需要時,膽固醇就會沉積在血管壁上,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病、冠心病等便由此而生。俗話說,“魚生火,肉生痰,蘿卜白菜保平安”,是頗有科學道理的。
朋友,倘若你能遵循“八字真言”,活到耄耋之年并非“天方夜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從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研究老年保健,這位老人的“八字真言”頗有道理。
勤勞
俗話說,“懶惰催人老,勤勞得高壽”。廣西長壽老人冉大姑105歲那年介紹長壽體會時說,“秘方是天天勞動,補藥是陽光雨露”。生命活動是新陳代謝的過程,人體的新陳代謝愈旺盛,人的生命力就愈強,而人體新陳代謝水平的高低與人的勞動、鍛煉密切相關。勤勞者由于體內新陳代謝旺盛,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得到充分調動和發揮,因此肌肉健壯、筋骨健強、腦力發達、耳聰目明,身體自然就好,壽命也必然會長。
節食
《內經》談到上古之人“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的經驗之一,就是飲食有節。
節,就是節度、節制,飲食要有規律,不吃得過量、過飽。過飽會使人血液集中于胃腸,而使身體其他器官相應缺血而影響其功能。營養過多會使人肥胖,而肥胖者患心血管病、糖尿病、膽石癥等疾病的可能性較大。飲食過量、過飽還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等腸胃病。腫瘤專家還發現,飲食過量、過飽可引起結腸癌、食道癌等多種癌癥。明代敖英《東谷贅言》中說:“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數,二者小便數,三者擾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養,五者多患食不消化。”因此,《養生要集》中指出:“食恒不飽滿,令人無病,此是養生之要術也。”
新鮮
一般來說,居住在高山、高原、森林、空氣新鮮的地方的人多高壽。很可能是因為這些地方空氣少污染,對人體危害少,這里的水亦清潔,含有益于人體的微量元素,而且噪聲少,使人精神安定的緣故。老年人如有條件經常到農村、海濱、林區或者山區進行旅游或療養,有益于健康長壽。大自然中的飛瀑流泉、奇峰怪石、綠樹修竹、芳草異卉、蟲吟鳥鳴可使人頓感心曠神怡。良好的心理影響生理,機體的生命節律與自然相和諧,無形中提高了生命的質量、生命的活力。現代科學家發現,山林、海濱、農村的空氣中含有許多氧的負離子,這些負離子是經過紫外線、宇宙線的作用,在植物的呼吸過程中大量產生的,對人體健康極為有益,同時,由于陽光充足,給心臟和中樞神經系統創造了有利的工作條件,益于改善人體各系統的功能,使人精健神旺。
素餐
歷代養生家都認為飽食宜清淡,孫思邈提倡老年人的飲食需“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還強調“善養性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元代名醫朱丹溪也主張少吃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沖和之味”。“淡薄是譜,動作不衰,此身亦安”。目前死亡率最高的心腦血管疾病與血中膽固醇關系極為密切,而血中膽固醇的濃度又與飲食中膽固醇的含量有關。肉、動物脂肪中富含膽固醇,當人們食入的膽固醇超過人體的需要時,膽固醇就會沉積在血管壁上,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病、冠心病等便由此而生。俗話說,“魚生火,肉生痰,蘿卜白菜保平安”,是頗有科學道理的。
朋友,倘若你能遵循“八字真言”,活到耄耋之年并非“天方夜譚”。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