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力更
賈力更(1907-1941)蒙古族,原名康富成。1907年出生于土默特左旗把什村,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曾任中共綏西地委蒙民部部長,綏察行政公署蒙政處長,黨的七大代表。1941年3月帶領一批青年在赴延安途中被日軍包圍,英勇犧牲,年僅33歲。
人物簡介
賈力更,原名康富成,蒙古族,1907年5月出生,內蒙古土默特旗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6年初,受中共北方區委派遣,賈力更前往廣州,參加毛澤東主辦的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抗戰爆發后,黨組織派賈力更回到綏遠,與一批共產黨員等領導土默川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黨中央決定在大青山建立抗日游擊根據地。賈力更按照黨的指示,發動各族群眾支援八路軍120師創建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他在蒙古族群眾中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和主張,引導蒙古族青年投身革命,為黨培養大批少數民族干部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他還奉黨的指示,深入敵占區,揭露日本侵略者以“復興蒙古族”之名,行吞并內蒙古、分裂中國之實的罪惡陰謀,爭取偽蒙疆軍政人員棄暗投明、參加抗日。
1939年9月,中共土默特旗成立蒙古工作委員會,賈力更是主要負責人之一。蒙古工作委員會遵照黨中央關于堅持與發展廣泛的地方與群眾性的游擊戰爭的指示,賈力更做了大量工作,創建了蒙古族抗日游擊隊。成為綏西地區影響較大的地方抗日武裝。1939年底,賈力更被綏蒙區黨委推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40年初,先后任中共綏西地委蒙民部部長、晉綏游擊區行政公署駐綏察辦事處處長,負責綏西地區蒙古民族工作。1940年,在日軍對抗日根據地進行殘酷的軍事“掃蕩”和經濟封鎖的嚴峻形勢下,賈力更領導中共土默特旗蒙古工作委員會,展開了卓有成效的反封鎖斗爭。蒙古族群眾不顧生命危險,穿過封鎖線,將武器彈藥、通訊器材等許多急需物資運送到抗日根據地。賈力更也多次出入敵占區,為根據地運送補給,被指戰員們親切地稱為“我們的軍需部長”。
個人履歷
賈力更(1907~1941)革命烈士。即吉爾格勒,曾用名康福成、巴音巴圖。蒙古族。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把什村人。
少年時就讀于歸化城土默特高等小學校。
1924年畢業后,考入北平蒙藏學校。翌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后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在北京參加過五卅運動。
1926年初,入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六期學習。10月畢業后回歸綏,以國民黨綏遠特別區黨部農民部農民特派員的身份,從事農運工作。
1927年初,為配合“孤魂灘事件“,在綏西發動農民開展反對軍閥清丈土地、牧場,反對開放煙禁的斗爭,取得了勝利。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轉入地下工作。
1929年4月,被派赴蒙古人民共和國黨務學校學習。1932年畢業后,被分配到赤色職工國際中國工人俱樂部任干事兼會計。
1937年8月回國,在包頭、歸綏、大同一帶從事地下抗日斗爭。10月,炸毀日軍大同城北臥虎灣的大型軍火庫。
1938年9月,任中共土默特旗蒙古工作委員會主要負責人,與八路軍大青山支隊取得了聯系,并與李森等一起創建了蒙古抗日游擊隊,任第一任指導員。
1940年初,任中共綏西地委蒙民部部長,后又任綏察行署蒙政處處長,是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蒙古民族工作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1941年3月19日,賈力更作為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七次代表大會的代表,帶領一批蒙古族青年從大青山出發赴延安,途中與敵人遭遇,在戰斗中不幸犧牲,年僅34歲。
人物事跡
賈力更,男,蒙古族,1907年出生內蒙古土默特旗于農民家庭。1922年秋入土默特高等小學讀書。1923年5月, 參加歸綏(今呼和浩特市)學界為紀念“五四”運動和“五七”國恥日掀起的抵制日貨運動,組織糾察隊,查封日貨。
1925年2月,考入北京蒙藏學校附中插班學習。在校中受中國共產黨北方負責人李大釗、鄧中夏等人的啟發,教育研讀《新青年》 、 《向導》等革命刊物,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五卅”運動爆發后,他和同學投入“滬案”雪恥運動,堅持罷課,多次參加黨所領導的游行示威和宣傳活動。是年冬,參加內蒙古農工兵大同盟在綏遠的籌備工作,并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久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6年初,他受中共北方區委的派遣去廣州入毛澤東主辦的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結業前去海豐實習,目睹并參加了農民運動的實踐。10月中旬回歸綏,任綏遠特區農民部長、農民運動特派員。此間他在把什、察素齊、畢克旗一帶發動群眾,組建農民協會,發展黨員,建立中共黨支部。
1927年春,領導畢克齊農民反清丈土地斗爭,乘勢于3月28日在歸綏城南孤魂灘召開綏遠農民大會。會后,率數千名農民、工人、學生在市民支持下,到綏遠特別區都統衙門請愿,迫使都統商震接受農民要求:停止丈地、取消開放煙禁決定、撤銷墾務督辦、革除歸綏縣知事等貪官職務。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他轉入地下,于1928年奉派去蒙古人民共和國黨務大學學習。畢業后,于1932年被分配到赤色職工國際中國工人俱樂部任干事兼會計。抗戰暴發后,他回歸綏領導土默川人民進行抗日救國斗爭。他 在歸綏西打爾架村設據點,以做小買賣為掩護,挑貨郎擔進城串鄉,伺機打擊敵人。
1938年秋,他組織爆破組,秘密潛入日軍在大同北臥虎灣軍火基地,一舉炸毀敵軍火庫。1939年9月,中共土默特蒙古工作委員會成立,任書記;同時組建“蒙古抗日游擊隊”,打擊了日偽幫兇薩縣缸房營子天主教堂;殲滅了和林格爾陳家一間房村偽騎兵團部;智擒日軍小隊長小野;奪取敵軍大批軍馬,支援大青山游擊隊。1939年底,中共綏蒙區黨委指派他為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1940年初任中共綏西地委蒙氏部部長。8月任綏察行政公署蒙政處長。
在中共土默特蒙古工委領導下,展開反封鎖斗爭,穿越封鎖線,把糧食、土鹽、武器彈藥、通訊器材、紙張文具和藥品等機智地輸送到抗日根據地。前后三批把33名青年安全送往延安學習。1941年3月19日,在護送第四批青年去延安途中,行至綏西張啟明溝,突然遭日偽軍圍追。他的組織力量抵抗,當把青年學生掩護過山梁后,在沖過一塊開闊地時,不幸被敵子彈擊中,英勇殉國。
外界評價
賈力更:軍需部長顯奇能
反帝愛國廣州潮,參加農民講習所。
歸綏家鄉鬧革命,農民運動如火燒。
專修蒙古黨務校,俱樂部里赤色號。
為了抗戰回歸綏,救亡運動掀巨濤。
發動群眾先頭堡,大青山區武裝著。
培養蒙族青年人,拿起槍桿家鄉保。
爭取蒙軍明大道,棄暗投明改番號。
槍口對中日皇軍,敵后武裝朝陽道。
面對封鎖大“掃蕩”,軍需物資運輸巧。
延安學習會“七大”,返回途中血光照。
抗日故事
賈力更(蒙古族),內蒙古土默特左旗把什村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后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參加廣州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同年10月回到綏遠地區領導農民運動。曾任中共內蒙古工委書記、綏察行政公署蒙政部部長等職。
1938年春,時任中共內蒙古工委書記的賈力更,得知日軍在大同臥虎灣修建了一座大型軍火庫,儲存了大量武器彈藥的消息后,即前來大同偵察,謀劃著炸掉軍火庫,但軍火庫警戒極為森嚴,想炸掉實為不易。
1938年10月的一天,賈力更帶著爆破小組的阿拉騰扎布和一位王姓組員化裝進入大同城,他讓阿拉騰扎布兩人以客商的身份住進臥虎灣附近的旅店,準備策應,自己打扮成乞丐,繼續偵察,并設法混入搬運軍火的苦工中。一天深夜,他悄悄離開工棚,到預定地點和阿拉騰扎布接頭,取來制作“定時炸彈”的汽油、硫酸和麻紙。
第二天,賈力更披著爛皮襖,把藏在皮襖里的汽油和硫酸帶進了軍火庫。快下班的時候,賈力更趁日軍不注意,背起一箱炸藥就進了軍火庫,迅速把土制的“定時炸彈”塞進炸藥箱之間,然后走出軍火庫。
半夜時分,隨著接連不斷的爆炸聲,日軍軍火庫頃刻間灰飛煙滅。臥虎灣的敵人亂成一鍋粥,賈力更則趁著混亂,迅速向西與組員會合,扒上西行的列車安全離去。
1939年,賈力更任綏察行政公署蒙政部部長,第二年4月,他奉調前往延安,途中與日軍遭遇,在激戰中壯烈犧牲,時年33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