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正喜
賈正喜(1921-),男,漢族,原名賈正,河北徐水縣人,敵后武工隊抗日老英雄,是紀實小說《敵后武工隊》中賈政的原型,也是敵后武工隊唯一健在的隊員。
人物生平
1921年四月初十,賈正喜出生。
1933年,賈正喜13歲喪父。
1936年,賈正喜16歲打長工。
1937年,撫養賈正喜的姑姑遇害。
1938年,18歲的賈正喜參軍,同年,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冀中軍分區第九分區18團。
1942年,賈正喜被編入敵后武工隊。當時馮志是小隊長,賈正喜是副隊長。敵后武工隊活動在完縣(順平)、阜平、唐縣、博野、清苑等縣,賈正喜帶領他的隊員們,智斗松田、智殺侯扒皮、奇襲南關火車站、巧奪黃莊、火燒梁家橋,東閭打死“哈巴狗”等斗智斗勇的事跡。
1946年在天津的一次戰斗中,賈正身負重傷,此后不久,全國解放,賈正就作為革命傷殘軍人留在故鄉河北徐水縣老家。為了表達他對祖國解放的激動心情,他為自己改名為賈正喜。從民兵連長、大隊長、村長、支書到王村管委會主任。
賈正喜是紀實小說《敵后武工隊》中賈政的原型,也是敵后武工隊唯一健在的隊員。
《敵后武工隊》是反映燕趙兒女深入敵后浴血奮戰的真實故事。北影將其改編制作成20集電視連續劇,在場面上給人的印象是賈正在與日寇戰斗中犧牲。
2000年,賈正喜老人提起訴訟,狀告北影、錄像公司和保定電視臺名譽侵權。
2004年3月24日,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案件作出一審判決,認為《敵后武工隊》是反映燕趙兒女深入敵后浴血奮戰的真實故事。北影將其改編制作成20集電視連續劇,在場面上給人的印象是賈正在與日寇戰斗中犧牲,其結果與事實不符,有失實之處,在賈正喜所在地影響很大,給賈本人造成了精神上很大的痛苦,北影、錄像公司是以盈利為目的,客觀上造成了賈正喜名譽下降和精神上的損害,其行為和賈正喜的損害結果有必然的因果關系,因此,北影和錄像公司對賈正喜的損害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2004年9月8日,這起名譽權糾紛在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進行了二審開庭。賈正喜及二審代理人參加了庭審,電視制作公司沒有到庭。在法庭上,賈正喜方與北京電影制片廠和保定電視臺三方就是否侵權進行了激烈的辯論。
此后,河北省高院專程前往徐水縣大因鄉王村,看望了賈正喜老人,以法院的名義鄭重向村民證實:賈正喜就是當年的抗日英雄賈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