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別搞文化、別談發展、掙錢活下去
馬云說過一句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絕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見不到后天的太陽。”對中小企業來說,這句話很殘酷。
據統計,中國每年約有100萬家企業倒閉,平均每分鐘就有2家!中小微企業,存活5年的不到7%,10年的不到2%!也就是說,超過98%的創業企業最終都會走向死亡。
馬云說:“小公司的戰略就是兩個詞:掙錢,活下來!至少在創業階段,最重要的是先掙到錢,保證企業活下來,然后再考慮進一步發展壯大的問題。”
那么,小企業如何才能活下來呢?8個戰略一個都不能少!
戰略一:“快”
所謂快,就是速度化戰略。抓住機會,快速沖擊,從而獲得市場有利位置。商戰如用兵,兵貴神速,唯快不破。
騰訊當時有三個團隊同時開發微信。誰先做出來,誰就上馬。結果,張小龍成了“微信之父”。另兩個團隊無人知曉。其中一個團隊,僅僅晚了1個月…
小公司體量小就不要染上“大企業病”,不要整天加強內部管理、強化組織架構。你的戰略應該是生存第一,發展第二。
戰略二:“準”
所謂準,就是看得準。看得準有三層含義:一是看得準市場的前景,二是看得準對手的弱點,三是看得準自己的優勢。三者缺一不可。
王安電腦曾經風靡一時,后來沒落倒閉,就在于沒有看準市場。當個人電腦初露萌芽時,他還抱著文字處理機不放,錯過了大好轉型時機。
小公司基礎差底子薄,禁不起折騰,交不起學費。所以,任何重大決策都要看得清、看得準。看準了再投資,叫冒險;看不準就投資,叫冒傻。
戰略三:“借”
借,也就是借力。馮侖說過一句話:企業要想發展壯大,一定要學先進、傍大款、走正路。傍大款就是要借力借勢,整合資源。
馬云說:“做企業要學會借力,借助人的力量、資本的力量和知識的力量。其實借力就是學習能力,反思自己的能力,改變自己的能力和堅持的時間,就這四個要素”。
范蠡想把北方的馬販運到吳越,但是沿途強盜很多。得知布販姜子盾熟悉路況。于是,寫了一張榜文:新建馬隊,吳越運貨免費。姜子盾主動找到范蠡,求運麻布。雙贏!
戰略四:“巧”
巧,就是別出心裁,以四兩撥千斤。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小公司沒有實力硬碰硬,只有在巧字上下功夫。巧,可以是設計巧妙、溝通靈巧或營銷技巧。
田忌和齊威王賽馬,用自己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用自己的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用自己的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結果以2:1的比分取勝。
巧的核心是“不對稱競爭”,如果你資源少、實力差,和別人對稱競爭,你能贏嗎?只有使用巧力,用自己的優勢PK對方的弱點,才能巧妙勝出。
戰略五:“奇”
所謂奇,就是出奇制勝,也就是不走尋常路。孫子兵法說:“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只有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才能取得奇效。
手機市場群雄割據,掙得你死我活的時候,小米作為一個市場后進者卻能異軍突起,靠的就是網上銷售、“饑餓營銷”這個奇招。
小企業的領導者,必有具有“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奇思異想,只有如此,才能在競爭的夾縫中發現曙光。
戰略六:“偏”
所謂“偏”,就是劍走偏鋒,指的是碎片化戰略。即把別人看不上的、過于分散的碎片東西集中起來,變成自己的生意。
管理學中有一個韋特萊法則:所謂成功者,其與他人的惟一區別就在于,別人不愿意去做的事,他去做了,而且全身心地去做。
小宅門公司專門從事二手房裝修出售業務。把市中心的老破小收購以后重新精裝修,然后快速出售。成立三年,收益已經達3800萬元。
戰略七:“新”
新,就是創新。創新是企業的靈魂,對小企業來說更是如此。任正非說:“創新雖然很難,但他是唯一的生存之路,是成功的必經之路。”
創新不僅僅是產品,還包括管理思想和經營模式。海底撈為什么能夠成功?因為張勇在管理思想上的創新——把人當人看。
海爾張瑞敏有一句經典名言:“不要把爛攤子留給客戶”。于是,海爾傾心打造服務品牌,實現了快速崛起。這就是服務創新。
戰略八:“逆”
逆是什么?就是逆向思維,也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作為一個企業領導者,一定要跳出傳統思維的框架。別人都走的路,不見得是光明大路,很可能是死路絕路。
耶穌說:“你們要走窄門。因為引到滅亡的門是寬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的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馬云說:“等有人說,同志們請往這里里走,你就應該準備撤退了,因為這時候輪不到你了,千軍萬馬都過來了。”|所以,企業家要有逆向思維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越來越復雜和動蕩的世界;
沒有一種商業模式是長存的;
沒有一種競爭力是永恒的;
沒有一種資產是穩固的。
作為一個企業的老板或者合伙人你有沒有想過中國股權投資時代已經來臨,正是中小型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最佳時機!
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8年。不僅企業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強做大的企業更是廖廖無幾。企業做不長、做不大的根源當然很多,但核心根源卻只有一個——企業的股權出了問題!
合伙人的重要性超過了商業模式和行業選擇,比你是否處于風口上更重要。
企業的死亡不是死于外部的競爭,而是死于企業內耗。
中國有句老話,生意好做,伙計難擱。
股權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
員工不聽話,可以叫他卷鋪蓋走人!股東不和,怎么辦?
有多少老板因為不懂股權,掉入股權10大陷阱中
公司天天上演三國演義,五王爭霸戰中,業績、利潤、積極性大幅受損?
有多少公司因為陷入股權僵局,導致股東內耗而不能快速發展或影響上市大計?
企業如何進行股權配置:
1、股權可以設定期限,有長期、中期和短期,你公司的股權分層了嗎?股權有分層才會有身材!
2、你公司有只出錢不干活的股東嗎?他的股權比例設定多少才合理?他購買股權的價格應該和你一樣嗎?
3、什么樣的股權比例才是最合理的?如何打造完美的股權結構?
4、股權結構不合理的企業永遠做不大,股權分配不好的企業很容易分裂。如何避免一山二虎、三國鼎立、五王爭霸?
5、未來的趨勢不是雇傭制,而是合伙人模式,什么是合伙人模式,如何建立合伙人模式?
股權對外融資、對內激勵:
除了賣產品賺錢,你知道高手如何賣股權、賣現金流賺更多更多錢嗎?股權是企業無本息融資及成本開拓市場的重要工作。
華為為什么能從4萬元發展為2000多億?因為他在90年代就開始實行全員持股,開始與客戶在全國建立合資公司!
關鍵是任正非不到2%的股權,如何還能控制公司?
相反新浪創始人王志東當年是如何被踢出局?
小肥羊把孩子養大了叫別人爹!
15年前,馬云如何鎖定18羅漢,成就了今天阿里巴巴的神話?因為他一創業就有高人為他做清晰的股權規劃及股權激勵設計!
馬云上市的事件告訴我們:
股權可以吸引人才(蔡崇信)
股權可以留住人才(18羅漢)
股權可以融資(孫正義)
股權可以打市場(與雅虎合作)
股權設計控股(馬云不到10%控制公司)
股權激勵的作用:
1、規范員工行為、提高企業凝聚力
2、解放老板、業績倍增
3、平衡股東關系、功臣退出機制
4、人才戰略梯隊、吸引同行人才
企業有5條生命線條線:
1、67%老板有完全控制權
2、51%老板有相對控制權
3、34%老板有一票否決權
4、20%界定同業競爭權利
5、10%可以申請解散公司
企業如何進行股權融資:
1、有人投資你企業,股權怎么劃分,選擇股東有哪些標準?
2、如何通過股權去打市場,通過股權去做連鎖?
3、股權八條線:5%、10%、33%、34%、50%、51%、66%、67%,這八條線分別意味著什么?
4、股權融資最重要三要素是什么?融資、融人、融市場?
5、如何進行天使輪、A輪、B輪和C輪的融資?
股權眾籌模式是連鎖企業擴張最快方式。如今兩大最主流的股權眾籌模式:互聯網眾籌、實體眾籌模式。如何通過眾籌模式做資金對接、人才對接、資源對接?現在都是合作共贏的年代,股權眾籌是最明顯的方式。
企業家不懂股權將面臨8大痛苦問題:
1.哥們變仇人
2.同床異夢,同室操戈
3.養大兒子叫別人爹,小肥羊管肯德基叫爹
4.競爭對手挖墻腳
5.團隊工作效率低下
6.錯過合作機會,去融資功能
7.影響上市大計
8.再好的項目都做不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