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V无码一级片-亚洲欧美激情综合第一区-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机械有限公司|www.fsprs.com

煤都大同:精彩的 “黑·藍”變奏

來源:天下賈氏一家親時間:2018-08-29 09:38:46編輯:wuxing 當前位置:首頁 > 記錄分享 手機閱讀
煤都大同:精彩的 “黑·藍”變奏

2018-08-29 07:17:29 來源: 科技日報

  “西山石為薪,黝黑驚射目”,這是來自侏羅紀石炭二疊紀的豐厚饋贈。中國的煤炭在山西,山西的煤炭在大同。在這塊噴涌烏金的土地上,每年有上億噸煤炭從這里輸送至全國各地。豐富的煤炭資源孕育了同煤集團,而一方經濟也因同煤集團而興起。

  一場秋雨過后,“大同藍”格外深邃,走進同煤集團,綠樹蔥郁,鮮花朵朵,整潔的廠區內清新的空氣迎面而來,宛若漫步在風景畫里。

  “七峰山上有一個遼代古塔,所以叫塔山,山下貯存著4.6億年前的石炭紀煤層,塔山煤礦是首批國家千萬噸級現代化礦井,現已成為全國煤炭行業安全、高效、綠色開采的示范性礦井。”塔山煤礦黨辦主任谷小虎說,“我們真正實現了黑色煤炭、綠色開采。”

  現在,同煤已建成9座千萬噸級礦井,今年年底先進產能占比將達到60.3%。企業已經發展為產業布局輻射山西、內蒙古、新疆等7省18市,總資產超過3325億元的大型能源集團。而在40年前,同煤只有13座“小煤窯”,零星地分布在大同地區口泉溝、云岡溝的山洼里,單礦平均年產量不足180萬噸。

  “簡單機械”變成“現代智能化”

  初秋,早班,同煤集團同忻礦調度室副主任田向東來到礦調度中心,仔細觀察智能化綜合調度指揮中心的數據和畫面。

  井下,400多米深處的上百臺采煤設備自動運轉,支架移動,采煤機割煤放煤、皮帶傳送井然有序。田向東說:“這是我們集團公司第一個智能化工作面,也是全國第一套在我們這個特厚煤層條件下應用的自動化設備。”

  40年前,大同的大部分礦井里,礦工們艱難地操作著簡易機械,揮動著鐵鍬,一鍬一鍬的鏟煤。回想那時的情景,老礦工魯振翠心潮澎湃。

  而有了智能化工作面,操作人員只需在皮帶輔運巷50米外的“智能化工作面監控中心”,摁下總控臺啟動按鈕,設備即能依次開啟,遠端的采煤機自動前行,割煤、推溜、移架、傳輸一氣呵成。原來一個班的20名采煤工如今都離開井下工作面,魯振翠和工友們變成了智能操控手和巡檢工。

  同煤集團又在塔山煤礦建設了1500萬噸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先后與多家企業、高校聯合研發了“特厚煤層大采高綜放開采關鍵技術”,解決了特厚煤層開采的世界性難題,獲得了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推廣應用小(無)煤柱開采技術,提高礦井回采率15%—20%。40年來,同煤集團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377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17項。科技創新一步步提升機械化程度,引領了全國煤炭工業的現代化礦井建設。

  “一煤獨大”變成高科技循環經濟園

  過去,煤炭幾乎是同煤的全部,非煤產業銷售收入只有2194萬元,僅占總收入的4%。

  40年后的今天,同煤“立足煤、發展煤、延伸煤、超越煤”,形成了以煤為主,電力、金融、煤化工為輔,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為補充的“一主三輔兩新”的產業格局。

  2009年,同煤建成了“兩礦十廠一條路”13個項目的塔山循環經濟園區。同煤集團塔山園區管委會主任楊天斌介紹,近年來又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將塔山循環經濟園區增環補鏈,擴容提質至“兩礦四化五電九廠一條路”21個項目。建成了以涵蓋煤炭、電力、化工、建材、現代服務等多個產業集聚合成,多個項目承載聯動,“煤—電—熱、煤—化工、煤—建材”3條產業鏈耦合共生、協同運營的循環經濟園區,為中國資源型企業發展探索了一條可行的循環發展路徑。

  塔電發電公司總工程師張哲宏介紹:“低熱值煤發電機組不但煤耗低,經濟性好,節能環保,而且通過脫硫系統超低排放改造,脫硫效率達到了99%,幾乎是近零排放。”電廠的余熱還用于園區內冬季取暖,排出的粉煤灰和爐渣成為原料,用于水泥廠和建筑材料廠,逐層轉化利用,全部變廢為寶。

  塔山循環經濟園區產業鏈中各個環節首尾相接,環環緊扣,上一個環節產生的廢料正好是下一個環節的原料,逐層減量利用,循環發展。從原煤洗選、精煤出售到中煤發電、高嶺巖深加工、煤矸石磚廠等,每一個上游企業的廢棄物,都是下游企業的原材料,實現了“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閉路循環,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100%。

  “矸石山”變成“花果山”

  披著初秋的朝霞,滿目蔥蘢的綠樹和多樣的花草,家住晉華宮礦的王大爺在國家礦山公園晨練。

  “8年前,這里還是一個生產煤炭的井口工業廣場,煤矸石堆成了山。”王大爺說,現在,礦山公園已經成了大同市的旅游景點,周末、節假日,參觀、度假的游客特別多。在這里,人們不僅可以品味礦山地質奇觀,觀賞采礦遺跡,還可以了解煤炭開采過程,體驗井下采煤工作。“前兩月,浙江衛視《奔跑吧》節目還來我們礦山公園錄制節目了呢。”

  40年前,大同煤都聲名遠揚,但同時“揚”起的還有煤灰,“天晴一身灰,下雨兩腿泥,天天刮大風,到處塵土飛”是那時的寫照。眼下,積極創新生態治理方法,全力建設生態環保綠色企業已成為同煤的主要發展模式,從采煤到選煤,從運輸到儲集,整個生產過程看不見一粒煤,“上不露天、下不落地”的全封閉現代化生產模式已走在世界前列。通過“拆墻透綠、拆違建綠、破硬還綠、壘池補綠、見縫插綠、立體掛綠、渣山披綠”等有效手段,礦區變成了綠色的花園。從前在礦工家屬眼中臟亂荒涼的矸石山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蒼翠宜人的綠色生態花果山。大同市連續多年空氣質量優良以上天數超過300天,“大同藍”已成為城市標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記錄分享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