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利民
賈利民(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教授),男,1963年1月18日生,漢族,北京交通大學智能系統與安全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0年09月~1984年07月,上海鐵道學院電信系,電信工程 本科生 工學學士
1984年07月~1987年07月, 鐵道科學研究院,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碩士研究生 工學碩士
1987年07月~1991年10月, 鐵道科學研究院,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博士研究生 工學博士
2004.7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高級經理人工商管理 EMBA
1991年10月~1992年10月,鐵道科學研究院通號所,助理研究員
1992年10月~1994年10月,鐵道科學研究院通號所,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1994年10月~1995年07月,鐵道科學研究院通號所,研究員
1995年07月~2000年08月,鐵道科學研究院智能系統技術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00年08月~2001年03月,鐵道科學研究院通號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01年03月~2003年09月,鐵道科學研究院計電子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00年10月~2004年06月,國家鐵路智能運輸系統工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00年10月~2004年6月, 國家鐵路智能運輸系統工程中心技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02年4月~2004年10月, 鐵道部鐵道科技研發中心信息技術部,主任
2002年4月~2004年10月, 鐵道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2003年09月~2004年10月,鐵道科學研究院運輸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04年10月~今,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4年10月~今,北京交通大學智能系統與安全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
2005年3月~今, 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教授
2017北京榜樣年榜人物當選者。
1、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
2、交通安全測控工程
3、交通運輸智能自動化
4、智能交通系統 [2]
主要兼職
國內外學術團體的兼職 起 止 年 月 單 位 名 稱 兼職職務
1996.05-今 中國自動化學會智能自動化專委會 委員
1996.05-今 中國自動化學會系統仿真專委會 委員
1996.05-今 中國自動化學會空間及運動體控制專委會 委員
1998.07-今 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FNTC技術委員會 委員
2001.07-今 中國鐵道學會 高級會員
2001.09-今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系統工程分會 理事/副理事長
2002.10-今 中國模糊系統學會 常務理事
2002.08-今 中國計算機學會 理事
2002.08-今 中國管理科學學會 常務理事
1.在科學技術方面的主要成就、貢獻及學風道德情況:
自1983年參加科研工作以來,主持、參與和完成了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近40項;其中主持26項;20余項通過省部級成果鑒定或審查;獲各類科技進步獎四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優秀5次;獨自或與學生合作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和CE等國際權威檢索機構收錄60余篇次,獲學術/成果獎勵9次;共培養碩士、博士及博士后40余人,是“鐵路智能自動化與智能控制”學科領域的創立者之一,是鐵路智能運輸系統技術研究的開拓者之一。
工作成績
一、 智能控制及智能自動化理論方面的創新性貢獻
在國內外最早提出智能控制中知識表達的普適性問題,并建立了最早的普適表達方法——FTPN法(1991);建立對復雜動態系統進行建模、控制、分析與快捷計算的模糊穴映射理論和方法體系(1992),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多變量模糊控制的設計理論及實現技術(1994);在對現有的DEDS理論和方法進行改造,提出了模糊離散事件動態系統的建模與控制理論(1997);將模糊邏輯、進化機制和神經網絡進行有機結合,首創了模糊進化神經網絡理論和自動設計方法,為復雜高維系統的建模提供了最新的方法(1999);提出模糊混雜系統(FHS)智能建模與控制理論(2001年),為解決混雜系統的建模與控制問題提供了統一的理論及方法體系。
二、 鐵路智能自動化及智能控制方面的創新性貢獻
提出了基于模糊多目標優化控制的列車運行智能控制的理論和技術實現方法(1994),及其在智能化ATP系統的研制中的應用(1995);提出了列車群智能指揮的理論和實現方法(1994),并在高速鐵路運營智能仿真系統(1998)和廣深線運營仿真系統(1999)研制中得到應用。提出了基于模糊多交量系統的控制理論的駝峰溜放過程建模與控制方法(1994),并在后人的研究開發中得到成功的應用。在上述工作基礎上創立并形成了“鐵路智能自動化及智能控制”學科領域,培養了我國第一批該領域的包括碩士、博士和博士后在內的高級技術人才。堅持不懈地結合鐵路指導的智能理論研究成果應用于解決鐵路運輸自動化中的難點問題,取得了一大批理論成果,領導并參與研制成功200km/h動力集中式/動力分散式動車組車載ATP系統,填補了我國的空白,為智能理論和成果技術在應用于鐵路系統之前經過嚴格的證實和考察。自1996年起,賈利民將智能控制理論成功應用于復雜工業系統的智能控制系統研制,研制成功6項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復雜工業過程智能控制系統(1999,2000,2001,2001,2002,2002),這些智能自動化系統的成功研制和推廣,為智能控制理論與技術在鐵路自動化中的應用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技術實現基礎,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三、在鐵路信息化技術方面的貢獻
自2001年起,作為負責人之一領導和組織了“鐵路客票發售和預定系統TRS”4.0版的成功開發和全路的推廣工作(2002);“滬寧線安全網絡系統”的研制(2002);主持了“鐵路高速移動數據接入系統”(2001)的研究,并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了“國家鐵路智能運輸系統框架體系結構研究”(2001)、“鐵路智能運輸系統示范系統研制”(2002)和“國家鐵路智能運輸系統標準體系研究”(2003)。作為負責人之一,組織和領導了國家鐵路智能運輸系統工程研制中心的一系列科研規劃和組織工作。主持了“鐵路地理系統總體方案的研究”(2001)和“鐵路地理信息系統核心技術平臺的研制”(2002)、“鐵路地理系統路局級示范系統”(2002)等多項鐵路信息化重點科研項目,并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由于賈利民及其領導的團隊的杰出工作,鐵科院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智能控制理論及應用的研究中心之一,在計算智能、鐵路智能運輸系統、復雜系統智能控制等方面已成為國內最重要的首創性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賈利民同志于1995年被選為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IFAC)模糊與神經系統技術委員會唯一的中國委員;是中國自動化智能自動化學委會(1996)、系統仿真學委會(1998)和空間及運動體控制學委會(1998)委員,中國鐵道學會高級會員(2000);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2001),智能系統工程分會副理事長(2001),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2002),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常務理事(2002),中國模糊系統學會常務理事(2001),95年獲北京青年科技獎提名獎、首批鐵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96年被評為鐵道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同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首批入選國家“百千萬工程”第一、二層次青年科學家;97年入選美國“科學與工程名人錄”;98年入選劍橋傳記中心“20世紀杰出科學家名人錄”;2001年入選美國“世界名人錄”;2002年獲茅以升鐵道科技獎;2003年首批入選鐵路專業技術學科帶頭人;是鐵道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常委,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鐵道部專業技術資格高級評審委員會委員;曾應邀出國講學或學術交流11次;是《中國鐵道科學》編委,《鐵路計算機應用》編委,《計算機仿真》編委會副主任,《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編委,《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編委,《世界軌道運輸》編委,《摸糊系統與數學》編委。賈利民同志目前正主持國家“863計劃”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科技部專項基金項目1項,鐵道部項目4項;參與其他項目4項;培養在站博士后2人,在讀博士生3人,碩士生4人。
賈利民創新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系統地提出高速列車技術譜系化的概念、技術架構和實現途徑,確保了我國持續領先的地位。作為國家技術預測交通領域專家組組長,堅持軌道交通科技自主創新,為支撐國家“區域經濟一體化”、“一帶一路”、“走出去”等戰略全面實施,提供了最佳路徑。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