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德耀
回國后,賈德耀想以新型的方式培養中國軍隊,以達興國強軍之目的。初入北洋新軍,曾任北洋軍第二鎮正參謀官、第六鎮第二十一協馬隊第二標標統。辛亥革命后,1912年,任河南護軍團長。
1913年,賈德耀升任陸軍第7師13旅旅長。
1914年,賈德耀調任第15混成旅旅長。
1916年,賈德耀兼任陜南鎮守使。與第16混成旅旅長馮玉祥情誼最契,結為異姓兄弟。在北京任陸軍部局局長時,和李濟深將軍由于志同道合亦結成金蘭之好,馮將軍曾贈與織錦緞桌椅靠墊;與李將軍也互贈刻有名字的金質懷表。賈德耀雖是皖人,但他的政治思傾向于國民軍馮玉祥將軍。他曾參與鹿鐘麟將軍驅逐溥儀出宮的 “北京革命”。其后,被任命為將軍府參軍、陸軍部軍學司司長。與同學陸錦立誓不參加軍閥內戰。
1919年8月,賈德耀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晉升中將銜。他不但改進學校的軍官培養,還提拔了一批有為的青年教官。當時常來賈德耀家的有得意門生錢大鈞、王以哲、何柱國等人。軍校其他官生也常向賈德耀請教。朋友們打趣地對賈德耀說“你真是桃李滿軍中”。賈德耀后任陸軍部軍學司司長。
1923年,何柱國與賈德耀大女兒成敬結婚,是賈德耀的主張,由馮玉祥將軍為之證婚。
1925年,賈德耀任陸軍次長兼執政府衛隊司令,授將軍府寬威將軍。
1925年9月18日,賈德耀晉升為陸軍中將加上將銜。
1925年11月,賈德耀升任陸軍總長兼訓練總監。
1926年2月15日,國務總理許世英提出辭職,由賈德耀暫行兼代國務總理。3月4日,北京臨時政府改組,段祺瑞特任賈德耀為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4月20日,賈德耀因“三·一八”慘案辭職,隱居天津,從此脫離政壇。后人稱“賈德耀內閣為皖系殉葬的內閣”。
1935年冀察政委會成立,賈德耀被國民政府委任為該委員會委員兼外交委員會主任。親朋好友都認為賈德耀在北洋軍中起步較早,理應安排他一個較高的職位,現反不如士官學校后期生如閻錫山、孫傳芳等。賈德耀亦只一笑置之。這時,段汝耕己在冀東成立傀儡“冀東自治政府”。賈德耀認為這是在華北土地上的一塊毒瘤,想通過外交途徑與日方交涉取消。理由是既然冀察政委會成立,就不應再有其他政權。經與日方多次交涉,據理力爭。終以環境復雜險惡,日軍經常制造事端而難于有成。為此,賈德耀曾徹夜不眠,導致心臟病發作、迄未正式就職,后由魏忠翰先生繼任。
1937年“七·七”盧溝橋戰爭爆發,至月底,第29軍撤離平津,派張自忠暫時留守,辦理善后。一天,張將軍匆匆到賈德耀家說:“局面己無法維持,要早作打算,我將潛離北平”。賈德耀隨即稱病住進德國醫院。日偽維持會成立,平津交通漸漸恢復。賈德耀化妝成老農民逃避來津,租賃住進英租界姓毛的房子。一天,日本軍部派人來提出要租用賈德耀北京的房屋,并游說賈德耀參加偽組織,房子、生活費用均可解決。賈德耀聞此說“不要欺人太甚,你們以為這房子是我唯一的產業,以此威脅利誘,我就會屈服。‘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那是絕對不行的。” 氣憤之下,心臟病復發,終日不離針藥。北京住房被日軍強占改做軍醫院宿舍。
1939年天津大水災,賈德耀生活困窘,又疾病纏身。只好作為重病人,混過日軍檢查崗哨,先乘小火輪到大沽口,再換輪船到上海,暫時借住在薛篤弼家中。在上海經治療有所好轉,本想通過堂姐丈何柱國軍長接應,轉赴抗戰內地,終因國難家愁,心情憂郁,以致病情轉劇。
1940年,賈德耀病逝于上海法租界,終年60歲。當時重慶國民黨政府曾在報上公布唁電,聲稱“在華北淪陷時,拒從敵偽,保持民族氣節,殊堪嘉獎,生平事跡宣付國史館”等語。獲追加上將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